Translate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好趣處】糯米製成的神像與神龕-慈雲寺




  慈雲寺奉祀觀音佛祖已有兩百餘年的歷史,當時設在下半天與頂半天交接處,現址則是於七十多年前遷建的。

  從163線轉入嘉39線,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色廏道。一邊是遼闊的田原風貌,另一邊則芒果樹林立,遮蔽夏日炎炎的日頭。

  約往前數分鐘車程,出現一「慈雲寺」的路標,順著往右轉,慈雲寺就在眼前。
慈雲寺外觀
  寺內有兩大特色,一是觀音佛祖非木材雕刻,而是以糯米粉加石灰粉混合捏塑而成,當時塑造三尊佛像,目前僅剩二尊,一尊遭信徒請出奉祀後未歸還,而改以木雕代替。

慈雲寺雖不大,但極有特色,莊嚴而神聖
麻糬山造型的神龕
   另一個特色就是神龕,是以糯米粉加石灰粉混合後,塑造師父躺在地上,用手捏成一小粒,然後往上丟,一粒一粒的堆黏在一起,倒崁山造型非常特殊,據說當時「唐山師傅」到台灣塑造三座麻糬山造型之神龕,另二座不知流落何方,寺方曾經呼籲各地信眾如發現類似造型神龕予以告知。
祁求內心的平靜
  頂半天居民雖不多,但慈雲寺香火鼎盛,祈求事業順利、家庭和樂、學業進步之信徒眾多,且環境優美,是值得造訪祈求平安的寺廟。



藝術與民俗的融合

寺外有慈雲寺的沿革
  關於慈雲寺還有一個小民間故事-「大蛇傳」:
下麻村慈雲寺未建寺前,據說該地是一個蛇穴,裡面住著有蛇頭和蛇尾,但有雞的身體,它特別喜歡吃麻糬,並命令每年年節村民都要送一百斤的麻糬給它吃。
  有一年發生乾旱,村民沒辦法做麻糬送給它吃,大蛇於是抓了好幾個村民囚禁在蛇穴中,並威脅其他村民三天內交出一百斤的麻糬,其中一個女孩,說服大蛇希望放過其他村民,大蛇決定讓女孩留在蛇穴五年,就放過村民,女孩答應了大蛇的女求。
  就這樣過了五年,大蛇這守諾言放了女孩。三個月後女孩前往蛇穴訪視大蛇,但卻找不到當初蛇穴。多年後這個地方建了一座寺廟「慈雲寺」,供奉觀音佛祖,巧的是神龕是用麻糬建成的。

  「慈雲寺大蛇傳」的故事,鹿草鄉立圖書館將它改編成皮影戲的劇本,巡迴公演給小朋友看,還用版畫製成了繪本,現繪本存放在鹿草圖書館內,可以隨時借閱。
金爐上的陶造型
如何到慈雲寺?
從水上交流道下往鹿草方向走163,過了高速公路的高橋後即可見嘉39線,
右轉經過嘉39線的「綠色廊道」後,即可見慈雲寺的路標,再右轉即可抵達。

電話:05-375-3161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農特產品】天然紅寶石-紅菱角

    秋過後,鹿草往義竹163縣道上會擺出一個個菱角招牌來,宣告了鹿草菱角收成的季節開始了。
        提到菱角,很多人直覺就想到台南官田,但卻不知道我們嘉義縣鹿草鄉的菱角品質及口感一點也不輸給官田呢!據說二十多年前,鹿草地區只有一戶種植菱角,直至今日,行經鹿草鄉時許多地方均可看見菱角田,而種植面積主要分布後寮、重寮一帶。

  菱角,台語俗稱「龍角」,屬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喜歡高溫、多日照、多濕的氣候環境,葉片扁平光滑,顏色近墨綠色,葉柄肥又中多孔隙可儲藏水中氧氣,以利葉盤浮於水面。菱角田分深水與淺水兩種,又以淺水田最為常見,在盛產期常可見農夫帶著鋁盆踩入水田中逐棵採收。


詩中划舟採菱的畫面並不多見。


  菱角盛產期在9到11月,由於鹿草地區菱角田多為輪作,所以大部分都在端午前後種下幼苗,輪作的菱角田在其他輪作物(如稻米)收成後,會先整地翻土再引水入田,再將幼苗種入水底。種植時會在土中挖個小洞,將幼苗植入後再填土固定,讓莖節著生於土壤之中,固定植株並吸取養分。

  栽種菱角必須有充足水份並穩定水位,水的深度並無一定,端看田有多深水就可加到多深,水越深日光越照不到菱角的根莖,夏季水溫才不易升高,菱角生長才會越好。如果土質好,一株菱角幼苗甚至可長滿一個客廳大。


  菱角又稱「午時花」,性喜日光,意指中午才會開花,白色嬌小,多藏在葉片中,盛產期時天天都開花(但因品種跟種植環境不同,開花時間也不一定都在中午,有些菱角田則是在下午四點左右才開花)。當菱角花凋落後,花梗往水中彎曲發育結成果實,菱角果實屬於堅果,果角由花萼發育而成,故形狀像元寶,生長情形就跟花生一樣,因此菱角也有「水中落花生」之名。剛結成的菱角果實顏色為綠色,等到長大到色澤成暗紅色即可採收。

  水質決定菱角的顏色,我們常常可見路邊招牌特地寫著「活水紅菱角」,活水是強調菱角田的水是流動的,流動的水有利產量與品質提升,並可延長收穫期,菱角的顏色會因為水質而呈現較紅或是咖啡色及紫色,品質好的菱角不會黑黑的。



  菱角果實因垂生又被密葉覆蓋,故多需人力將整株倒翻才可看到,採收期常可見採菱人在水田中彎腰工作,採收菱角需直接用手採摘到蒂頭。

        如果將採收好的菱角放入水中,浮在水面較幼嫩,口感較軟且甜,大多拿來煮湯;沉入水底的菱角表示已經成熟,吃起來就像芋頭,口感較鬆。明《本草綱目》記載:「菱角安中補五臟,不飢輕身。」菱角肉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維生素跟礦物質,是秋天的健康美食。

  在鹿草鄉縣163線「男子漢ㄟ紅寶石菱角園」,栽種法即是採取活水式的栽培法,每顆菱角紅潤像極紅寶石,亦可生吃非常生甜,煮熟了當然口感更勝其他地方的菱角,在本鄉「縣163線」沿路皆有農民種植販賣,行旅中不妨停駐腳步,絕對會讓你吃了還想再吃。

鹿草鄉往義竹方向縣163沿路上皆有販售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農特產品】隧道式嬌嫩欲滴小蕃茄



  據醫學專家的說法,茄紅素具有抗老化、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預防癌症與前列腺癌。有句話您可能不陌生:「蕃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的確,茄紅素對身體保健具有很好的功效。

   蕃茄的種類繁多,表皮顏色分佈在粉紅到深紅之間。雖然蕃茄含有大量的檸檬酸,但在血液裡卻呈鹼性反應。它能增加血液的鹼度,並且有助於清除人體內的毒素,尤其是尿酸。另外,蕃茄和其他綠色蔬菜打成綜合蔬菜汁都具有淨化腎臟的功能。另外,蕃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具有養顏美容助消化的功效。


        根據研究指出,常吃「煮過」的蕃茄可有效防癌,如子宮頸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胰臟癌等。因為煮熟的蕃茄其纖維較鬆散,容易釋出茄紅素,以致有很好的功效。

   鹿草地區的鹿東村、豐稠村、碧潭村、下潭村,種植面積約有20公頃,每分地約可收成1.5-2萬公斤。其品種以小蕃茄(聖女、2號、桃太郎)較多。有空可以來鄉間體驗採果的樂趣。


相關報導連結←請按我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鹿草名人堂】專治紅目的聖手-黃瑞卿公醫

年輕的黃瑞卿先生治療紅目猴

    「目猴」,俗稱的「砂眼」,是一種傳染性眼科疾病,也是一種慢性結膜炎,是由「砂眼披衣菌」的病原體所傳染,這種病原體侵入眼睛以後,寄生在上眼瞼結膜及角膜,上皮細胞繁殖迅速,因而產生結膜炎導致結膜充血,且有分泌物。角膜上由於細菌侵犯而會怕光、流淚,偶爾會有眼瞼水腫的現象。

     日治時期的公共衛生條件及個人衛生習慣大不如今,當時罹患砂眼的人非常多,所以在1919年(大正8年)就頒布『砂眼預防法』,1927年(昭和2年)開始,砂眼患者就必須接受政府提供的治療。根據台南州廳衛生課在1938年(昭和13年)的調查統計,台南州沿海地區砂眼罹患率高達90%以上,平地則達60%以上,各地派出所皆設有砂眼治療所。
台南州醫務助手結業合照
     1937年(昭和12年)當時年僅17歲的黃瑞卿先生考上台南州廳醫務助手,在衛生課上課20天,並在台南鹽埕實習受訓一個月之後,回到自己的家鄉擔任砂眼保健組合的醫務助手。黃瑞卿先生曾口述當時的情形:「日治時代,公共衛生好,個人衛生差,一臉盆的水,就要洗全家人的腳、臉,所以紅目猴的人很多,在1943年(昭和18年)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徵兵制,規定年滿18歲的青年及家族成員不可患有「砂眼症」。當時患者都發有卡片,來治療的人就在卡片上蓋章。黃瑞卿每天中午都忙著替剛從田裏回來的村人洗眼睛。一天之中要洗上百人的眼睛,一個月之後又要換至另一個庄頭,繼續著洗眼睛的工作。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熱情富貴花】下潭沙漠玫瑰-欣禾園藝


       聽到沙漠玫瑰這名字時,總會令人不由自主的幻想,它究竟有多麼的特殊,多麼的艷麗。事實上,沙漠玫瑰還有一個十分通俗的名字---矮性雞蛋花。在東南亞國家被視為富貴花。


        沙漠玫瑰是夾竹桃科天寶花屬,為常綠半落葉小灌木,別名沙漠薔薇、天寶花、矮性雞蛋花,是沙漠植物中最為美艷的花卉。肉質性灌木,高約50-180公分,老幹基部肥大而蟠曲,約在4-10月間開花,花序叢集於枝端,花冠呈漏斗狀,種子數多,呈線形有柔毛協助飛行散佈。由於花朵盛開時相當繁盛壯觀,猶如熱情奔放的玫瑰一般,因此命名為「沙漠玫瑰」,甚具觀賞價植。




        沙漠玫瑰生長於類沙漠環境,也就是接近沙漠邊緣的地區。類沙漠的氣候也是相當炎熱、乾燥,因此,和許多沙漠植物一樣,為了適應沙漠氣候的惡劣環境,沙漠玫瑰的莖幹內部演化成海綿狀的構造,可以用來蓄積水分。


       對沙漠玫瑰來說,良好的日照有助於生長及開花,即使是冬季休眠期,仍需充沛的光過冬。環境要避免潮濕,即使是在生長期,水分也不能過多,特別是在休眠期的時候。每次澆水前,必須確定盆土的表面完全乾燥後,才可再次澆水。木質化的莖部會逐漸增長加粗,而呈現出奇特的造型,相當適合做為盆景觀賞。沙漠玫瑰也屬於植物界的「蛇蠍美人」,全株均含有毒質,乳汁的毒性最強。





        沙漠玫瑰原生長在非洲的東部,葉片成橢圓形。即然稱為玫瑰,那麼它的花當然也是非常的耀眼,它的花形就像一個漏斗,開在枝條的末端,在綠葉的陪襯下,更是嬌豔,尤其盛開的時候,整株的沙漠玫瑰就像淹沒在一片的花海中,真是漂亮極了。目前沙漠玫瑰的顏色,大致可分為紅花、白花、白花紅邊、粉紅色、絨條花等色系,每一色系又有好多品種,總共超過50種以上。

欣禾園藝


        在鹿草鄉下潭村張永明先生所經營的「欣禾園藝」裡,園區內培育的沙漠玫瑰面積約五分地,以溫室方式種植,品種多達六十幾種,目前仍不斷的研發,產品銷往國內外市場。


        在園區內目前比較暢銷的品種有:金太陽、百合、金星、超群、紫精靈、白祥鶴、水晶、國色天香、台灣美人、魅力、彩虹、滿庭香、三陽開泰、五彩繽紛…等等。


*栽培條件:
1.土壤:以粗沙(帶有少許小石子,以利排水)為佳,和有機肥,碳化稻穀充分攪拌均勻。
2.日照:以全日照最佳,半日照應在三小時以上,日照陽光愈充分愈容易開花,顏色也愈鮮豔。
3.水分:不可過於潮濕,夏天全日照時一週澆水三次,半日照時一週澆水二次,冬天全日照時一週澆水二次,半日照時一週澆水一次。
4.施肥:施用有機肥或緩效性肥料為佳,施於表土即可。
5.修剪:是個人欣賞角度而定,一般每年修剪一次即可,大約在秋末冬初交替之時。


嫁接方法:來DIY自己動手做做看!!
1.先去除要嫁接的砧木,以接中間為佳,先在砧木中心切成一個V字型。

2.再將接穗切成倒V字型,然後把接穗插進砧木的切口中心位置。

3.再用細繩綁緊繞2-3圈。

4.最後套上塑膠袋,就大功告成了。
可愛的成品們!!

*注意事項:溫度不要低於20度,一般以春天最佳。砧木要選擇健康強壯,接穗選擇開花性好的優良品種。刀子使用前一定要用酒精消毒,以避免細菌感染。

欣禾園藝
05-365-1286
0933-629-247
網站:http://aycoes.pixnet.net/blog
163路上,下潭國小旁往義竹方向左手邊即可到達~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傳統技藝】車鼓陣


圖為林探先生提供
  聞車鼓舞源自於清朝時代,連年飢荒,有一天,天降甘霖、草木重生,村民於是大肆慶祝,載歌載舞感謝上蒼,路過的皇帝便賜名「車鼓陣舞」。

  在早期的農業社會,車鼓舞平時是農民的娛樂節目,在迎神賽會中也常能看到,但現在已漸漸消逝。


  另一傳聞為大陸的花鼓,由長江流域傳到閩南、臺灣,結合地方音樂、表演型態而成。車鼓陣舞原名車鼓弄,「車鼓」的「車」字在閩南語裡有「翻滾」或「舞動」之意,其表演稱「車鼓弄」或「弄車鼓」。而「弄」字同樣含有舞蹈的意思。所以,顧名思義,車鼓陣舞是一種載歌載舞,邊唱邊演、詼諧逗趣的民間小型戲曲。

  車鼓舞主要的道具是「樵仔」和「錢鼓」。所謂「樵仔」是丑角手中所持的四片竹板,兩片為一對相擊出「嘎嘎」之聲,所謂「錢鼓」即鈴鼓。

  一般是由丑、旦角歌舞,以替代言語演出的逗趣故事,常在迎神賽會或文化活動時表演,可分為前場的歌舞和後場的伴奏。前場的歌舞表演,又可細分為載歌載舞、只歌不舞、與只舞不歌且有伴奏的傳統水車調(工、ㄨ、工、上、乙、士)等三種,其人數不定,一般以三對為主,成員可男可女,扮演二旦一角。

  在前場表演的造型採自由方式,丑角都做滑稽裝扮,雙手各持一對四寶,隨劇情或節奏敲擊演出,而旦角多做嬌豔打扮,左手拿絲巾,右手執扇,搭配丑角左右搖擺、前進後退,踏四門、走八字;或踏大小門、走內八字,兩人非常有默契的配合著表演,以達到『生到肩,旦到乳』的要求,以『三步前、三不退』的步法,做出蘊含豐富表情或挑逗式的演出。

  在後場伴奏的人數亦不定,其所用的樂器大多以二弦、三弦、大廣弦、殼仔弦等樂器。所表演的曲調大部分是屬於南管系統,最常見的有『共君斷約』、『勸君走到』、『自細出外』、『山伯英台』、『陳三五娘』、『呂蒙正』、『桃花過渡』、『番婆弄』的故事為主題演出。

【傳統技藝】手工蒸籠

圖為黃明正先生製作蒸籠
明正老先生,在13歲時隨父親至現今嘉義市民族路附近,巧遇廣東籍製作手工蒸籠師傅,師傅測試其劈竹刀法後,便收其為徒。從此黃老先生每日從家中騎單車至市區學習製作蒸籠技藝,風雨無阻歷經三年而成,師成後並陸續教導兩位弟弟(老二黃德盛、老三黃復興),三兄弟以此為業,傳為美談。


  從黃老師傅雙手異於常人兩倍的十指與孔武有力的胸肌,刻畫著近60年執著本業之付出及辛勞。為了製作出好的蒸籠,黃師傅都親往竹山鎮挑選上等竹材,再經由劈竹、刨竹、鑽孔…等複雜過程,以手工方式一步步製作而成。

  黃師傅認為製作傳統米糕、年糕、手工饅頭等業者,秉持使用手工蒸籠的主因不外是能保留香氣,且水蒸氣外散快,不會如使用白鐵蒸籠而凝聚過多水分而影響口感。
  黃老師傅感嘆手工蒸籠無人傳承,(往常一天可製作5個,邁入老年一日僅能製作1至2個),而今只能期望在其有生之年,能多製作幾個手工蒸籠,繼續為忠實老客戶服務。

細膩且精緻的手工蒸籠


手工蒸籠達人:黃復興
嘉義縣鹿草鄉三角村110-1號
05-375-3916

【季節限定!!】河畔秋芒

夏天的腳步走進尾聲,中秋前夕,
在八掌溪河畔沿岸悄悄冒起了一片雪白,隨風搖拽。

















台灣最美的車站-台東多良車站紅欄杆外海浪壯闊無邊無際,
不靠海的鹿草竟也有不輸多良的一片美景。
眺望遠方,雪白沿著河線蔓延開來,似乎沒有盡頭。
圖左為鹿草親水橋旁秋芒;圖右為多良車站











遠眺親水橋

















離開親水橋,來到往台南後壁菁竂的必經道路-八掌二橋上,
這片景色更是震撼、壯觀。
橋旁的燈具上都有可愛的鹿造型,告訴大家來到鹿草了!!
八掌二橋






























近處是一片芒,遠方是稻田及蔚藍的天空。
原來不用迢迢千里到外地,離嘉義市不遠的地方就有如此風景。











接近夕陽西沉的時刻,金黃灑下,映著雪白,

代表著農家辛勤的一天結束,三三兩兩的人們在田裡收拾,
準備返家。












其實依照禾本科植物分類來看,
芒草多為11月前後出,蘆葦為
10月前後,河畔這些為中秋前
(九月前出)應是甜根子草,而
不是芒草或蘆葦。

芒草為紅色穗,蘆葦為褐色,

甜根子則是純白。

若有興趣可參考這篇:

http://e-info.org.tw/node/5154

我們也不用這麼仔細去著磨,

鄉親們長久以來就這麼稱呼著,
「菅芒花」聽起來更多了一份親切感。






怎麼到親水橋及八掌二橋呢?


八掌二橋位於鹿草跟後壁間,可以從水上接163線過去,在經過後堀派出所後有路標顯示左轉往後壁;也可以從82快速道路鹿草出口下來後,往163方向前進。


親水橋則較為難找,是屬於跨過南靖排水排往八掌溪的地方,從八掌二橋旁下去沿著河堤走即可到達。






推薦行程:接近中秋的時候很適合來賞芒,也在鹿草順發餅舖買份伴手,
可以品嚐在地美味,也一道欣賞壯麗的景色。




2017/9二訪八掌溪畔「菅芒花」
時隔兩年再度造訪,依舊整片雪白,氣勢驚人
補上一些用手機新攝的照片




九月底這時期來鹿草賞芒之餘,
還能巧遇正要出產的紅寶石菱角,
大飽眼福之餘,還能一嚐當地美食,
相當值得一遊。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知識與藝文的寶庫】日式建築圖書館





     
      
    
    鹿草鄉立圖書館是一棟日式老建築,建於皇紀2596年,即昭和十一年 (西元1936,民國25年),前身為鄉公所辦公廳舍,於民國71年改造成鄉立圖書館。
   




   為什麼會知道建築物的確切年齡呢?這是因為一片「棟札」。在早期日式建築開工時,在屋樑上會有一處置放這個東西,上面記載著起造日、起造人等資訊,也可稱為建物的身分證。



圖書館的身分證
     圖書館在整修的時候,保留了日式建物的主體架構,即為磚造、木構架、寄棟造。所謂「寄棟造」指的是屋頂樣式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上舖石棉瓦,而成四面斜坡。寄棟造在古中國、日本文化為最高層級建築方式。


寄棟造架構

屋瓦,在上提字的為張忠良老師,指被牆包圍的書,即意謂「圖書館」。
瓦鎮-有鎮邪之意

經典日式屋架結構

     圖書館的壁面上貼十三溝面磚,有十三道「溝」而著稱。有趣的是,無論是數凸起面,還是凹下面,很容易就數成十二道,原因是因為,需要把前、後的「半」道溝痕相加,才會是十三溝。而面磚設計成土色是為了防止空襲時建物太過顯眼,在空中敵機不易辨識。

來數數看吧

      圖書館建物精細,在歷史及建築上有一定價值,非常適合前往一探究竟。除此之外,圖書館常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許多鄉親在假日一待就是整日。書的更新相較一般鄉鎮圖書館,是非常快速的,甚至不輸市立縣立的速度。
  「冰與火之歌」、「尋寶記」等暢銷書,在台北等大城市往往一排就是半年、一年,在這也一應俱全。
  鹿草圖書館常獲嘉義縣營運績效甲等;也曾獲選全國績優公共圖書館,來這可以享受悠雅的閱讀空間,也可對日式建築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鹿草鄉立圖書館
電話:05-375-2711#30
地址:嘉義縣鹿草鄉西井村287號